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扎堆進軍華爾街,業界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擔憂和謹慎。首先,美國對上市企業採取的是“寬進嚴出”的政策,表面上看,上市門檻較低,這樣就造成了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比在中國國內上市更容易的表象。但是,如果這些企業上市後,不能及時地進行公司結構治理,將為以後的經營埋下隱患。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162起證券訴訟官司中,涉及中國公司的達5.5%,而起訴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上市後發布的財務狀況與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狀況顯著不同。另外,中國企業對美國市場的法律制度、會計制度、審計制度以及資本運作規則不甚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風險。
由於近期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多為互聯網企業,不少人認為存在“互聯網泡沫”。其實“互聯網泡沫”就像“啤酒泡沫”,泡沫和啤酒之間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比例,誰能掌握這個比例,誰能把握好這個“度”,誰就能釀造出最好的啤酒。
互聯網企業上市屬於虛擬資本範疇,虛擬經濟與泡沫之間有許多相同之處。同理,凡有股市就會引發泡沫的產生。沒有泡沫,就不會激發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熱情,市場就會死氣沉沉,或者有行無市。但是,泡沫太多,可能會導致金融危機,甚至股市崩盤。泡沫和股市之間也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比例。比例適當,泡沫能夠帶動實體經濟發展;比例不當,泡沫反而會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誰能掌握這個“度”,誰就能在股票這個資本市場如魚得水,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如何利用所謂“互聯網泡沫”在美國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這才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標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