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人民網報道說,在印度,電子商務或網絡購物近來正在悄然興起。但當人們坐在電腦前享受著互聯網所帶來的高速與便捷時,虛假、欺詐甚至是危險卻隱藏在網絡另一端。前不久,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板球隊進行了一場“世紀之戰”,當時的門票極為緊俏,於是便有人打起了網絡兜售“黃牛票”的主意。一名剛剛從英國學成歸來的印度男青年在某購物網站以每張3萬盧比(約合4500元人民幣)的價格“忍痛割愛”出讓5張比賽門票,售價是原票價的100多倍。當地警方通過網絡犯罪調查部門提供的線索,很快在交易現場將他逮捕,並將根據印度有關網絡安全法律對其提出訴訟。
印度信息技術部下屬的先進計算機技術發展中心新德里辦公室負責人傑恩告訴本報記者,上述案例只是近來眾多網絡犯罪案件之一。有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印度全國登記在案的網絡犯罪案件超過600起,僅“南亞矽穀”班加羅爾所在的卡爾納塔克邦平均每年就有120起,並且增長趨勢明顯。
技術防範與法律制裁並重
根據諾頓公司最近發布的2010年網絡安全報告,約76%的印度互聯網用戶成為網絡犯罪受害者。網絡犯罪小到盜用個人信息、傳播病毒,大到經濟詐騙,甚至危及國家安全等。對此傑恩表示,經濟快速發展的印度已成為全球網絡安全日趨惡化的國家之一。按照網絡安全公司趨勢科技的最新統計,印度已成為排在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垃圾郵件發送國,外發垃圾郵件占全球總量的7.3%。同時,印度也是惡意軟件的主要受害國之一,譬如2010年在印度境內肆虐的“超級工廠”病毒對該國的網絡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
20世紀末,印度政府開始意識到網絡監管的必要性。起初,印度網絡監管主要著眼於技術層面。印度警方從1999年開始與電腦專家合作,一起調查涉及網絡犯罪的案件。2000年6月,印度政府頒布了《信息技術法》,規定向任何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傳播病毒或導致病毒擴散,以及對電腦網絡系統進行攻擊或未經許可進入他人受保護的計算機系統等行為,都構成網絡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