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是由古代的婆羅門教發展而來的。婆羅門教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0世紀,公元前6世紀,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後,婆羅門教趨於衰落,公元4世紀前後得到復興。公元5世紀,經過大哲學家商羯羅的改革,繼承了古代婆羅門教的基本教義,吸收了佛教、耆那教關於“因果報應”、“人生輪回”和“不殺生”的思想,並吸收了一些民間信仰的成分,形成了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
目前,各種宗教信徒的人口構成雖發生一些變化,但基本的格局沒有大的變化,宗教在印度社會生活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印度傳奇人物
賽巴巴在印度是傳奇人物,也是一位在世界各地廣受尊崇的精神導師。他不是印度傳統的聖人,因為他沒有著書立說也沒有設立任何宗教儀式,也不以學者自居,沒有創立任何修道院。50多年來賽巴巴每天親自接見信徒,替信徒解決困難、提供指引、回答問題。
據《佛光電子大辭典》記載:1926年11月23日,賽巴巴出生於印度南部普達帕地鎮。賽巴巴原名實諦那羅延那(SathyanarayanaRaju),自三、四歲起,即厭惡殺生,屢顯靈異。
1940年3月,他遭毒蝎螫傷而昏迷數月,5月下旬,蘇醒之後,即自稱系“賽巴巴”,語意即“神父”。他宣布他下凡人間的使命是重振人類價值:真理、正行、寧靜、博愛、非暴力,開始了他的傳道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