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王室大婚這一“封建殘餘”有什麼價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6 09:00:02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倫敦當地時間4月29日11時,威廉王子的婚禮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對於奢華、繁瑣的婚禮儀式,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在微博中不屑地說道:“剛瞄了一眼英國王室婚禮直播:英國女王在冗長的儀式里快睡著了,王子新郎表情木訥勉強貌似走神,首相跟著假唱充數。何苦為了娛樂大眾如此折騰祖孫三代?世界又何苦去關注這場封建殘餘昨日重現?納稅人又何苦花錢養著這些封建殘餘?王子母親和幾乎所有王室遭遇早已證明世界上不存在愛情童話”。這則微博廣為轉載。

  令芮成鋼們痛心疾首的情節無所不在,所謂“封建殘餘”更比比皆是。直播那頭,禮儀表演頗為壯觀,以至於讓我們認為這種儀式向來如此。然而,英國史專家霍布斯.鮑姆在《傳統的發明》中認為,英國19世紀前半段大部分盛大的王室慶典,都“介於滑稽戲和徹底失敗的表演之間”。他說,英國君主儀式變得真正壯觀起來是在19世紀70年代末到1914年間。恰在此間,君主制處於日益衰落的階段,只有當最能代表“封建殘餘”的君主制的權威開始衰落時,關於君主的慶典儀式才開始重新成為盛大儀式的中心。 

  在英國幾百年的君主儀式過程中,君主從軟弱無能到超然淡漠,到受人尊敬,這條發展線索從未間斷。尤其是喬治五世,讓君主制成為帝國穩定與共同體的化身。他逝世後,喬治六世的加冕禮也十分宏大,體現了帝國對君主制穩定性的重新肯定。在國內動蕩、國際革命的時代中,正是客觀存在的連續性,賦予了英國王室儀式獨特的、傳統的、持久的特性,這些都是前一階段中明顯缺乏的。到了1953年,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禮成功融合了君主制與帝國制,強調穩定在一個變遷時代中的重要性,並慶祝英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持續性。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名譽掃地,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王朝徹底瓦解。因此,英國君主制更意味著一種悠久、持續的傳統。在更為宏大的國際變遷背景下,英國君主制的禮儀起著使正統帝國合法化、穩定化的作用,進而弱化了喪失世界強國地位的痛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