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平統一需要國家與民族的認同感與兩種動力──文化的動力與政台戰略上的動力
(1)文化的動力是和平統一最根本的動力。文化的動力是指人民所共同具有思想上與理想上所發生的力量,亦是中國傳統文化上所說的“道”。有了“道”,人民才有思 想、信仰、方向,因此才產生力量,沒有“道”則人民沒有了思想,信仰與方向,則社會人心必然喚散,只能在物質欲望,生理享樂方面浮沉,不可能在政治上、兩岸的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高層次的理想上,產生力量,此故言,文化的動力是和平統一的根本動力。
(2)政治戰略上的動力是指經由政治或戰略上的重大事件,使兩岸人民產生國家與民族的共同體的感情,而自然產生追求統一的動力。假設在東海或南海風雲緊急,保衛海疆島嶼的戰爭即將打起來了,兩岸由於大陸方面的積極與進取的戰略爭取到台灣方面的共同行動或配合,如此共禦外侮而自然產生民族共同體的感情,而成為和平統一的動力。此論文不詳論此動力,只談文化的動力。
(三)兩岸和平統一的文化動力──文化民族主義
(1)道:
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視“道”,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孫子在論對國家有生死存亡重要性的戰爭的成敗關鍵時而提出“道、天、地、將、法”為戰爭勝敗的五個標準,首先就是“道”。他解釋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由文武兩大思想家聖人的言論,可見“道”是貫穿人類思想之 思想體系,在人民與國家關係上,思想是一致的,是可為共同理想而生死與共的,這就是“道”,換言之,“道”,對個人而言,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 量,對整個民族而言,就是共同的思想、信仰而能產生共同的力量,用現代的語言,即是“主義”。故本文稱之為文化民族主義。
因此我們可見,“道”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最根本、最巨大,也是最持久的動力;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失去了它的“道”,則這個國家或民族則必然逐漸走向衰敗,首先表現的是道德敗壞,物欲橫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