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美國世界日報9日社論說,台灣明年大選話題,就藍綠雙方爭執焦點觀察,端在兩岸是否存在“九二共識”。就兩岸互動態勢言,北京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藍營以“一中各表”為限度,綠營則主張有關台灣前途的決定,必要通過公民投票,實則為“台獨”。
至於美國,則具兩面性,表面上是保持現狀,若要計較,則依美國利益為準,實則不願看到兩岸過於接近。是以美國表面上尊重“一中原則”,骨子里則期待和平“台獨”;但美國深知介入兩岸的力道已大不如昔,更不願為此涉險。
社論說,就現實面言,馬英九回歸“九二共識”,打開了兩岸無法接觸的死結。可以拿出具體實證的就是台灣撐過了金融風暴的肆虐,也和對岸取得了全面三通和全面性的經貿合作,台灣經濟成長也出現前所未有的復甦力道。
如果兩岸政策不變且能向前發展,兩岸領導層都不出大狀況,台灣至少也有十年到20年的榮景可期。對照民進黨執政八年的政績而言,馬英九尋求連任自是當仁不讓。
但若進一步檢視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與其說和綠營不同,不如說更遷就美國的戰略設想。而這也是馬英九固然回歸了“九二共識”,但也到此為止,於兩岸未來並無任何遠景可言,還不時地“自我抹綠”;但這就涉及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意向為何,究竟是為和平統一鋪路,還是“一中各表”已成定式,抑或走向反面發展?
社論說,是以藍營不斷攻擊民進黨既想要執政,就該以“九二共識”公開表態,要有明確的大陸政策,不能只講空話大話;但馬英九若無法端出兩岸未來的遠景和既定步驟,相較綠營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甚至更缺乏說服力。這就是馬英九的軟肋所在,除了傾全力攻擊民進黨不敢承認“九二共識”外,餘皆使不上力。
更微妙的是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就是不願正面而具體地回應,蔡英文何以不持續強調兩岸沒有什麼“九二共識”可言?不願公開肯定“澳門模式”確實可行?設若對岸拒絕,甚至中斷兩岸交流,依其慣性邏輯,也可以把責任全推給對岸。
蔡英文最近聲言民進黨在2012年取得政權後,仍將保持開放、務實的態度進行兩岸交流,同時呼籲北京不能因台灣內部的政局演變就改變兩岸交流的態度。一派好整以暇的姿態,但選民應該質疑:蔡英文之於大陸政策的決斷和魄力到那裡去了。唯一且合理的解釋就在蔡英文有她的算計;算計華府如何才可能願意涉險,算計北京中斷交流的可能,算計馬英九的“無能”,最後算計選前的造勢場景。
社論說,可以斷言:蔡英文不可能否定民進黨執政時的“澳門模式”,此時所以不肯直接為其背書,又不願為“九二共識”之有無明確表態,就是預留運作空間,非但要撿便宜還想賣乖。再者,基於“台獨”的思考,蔡英文當然不會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所以會選擇“曖昧”應對者,簡單說來就是企圖在兩岸關係上“收割”藍營的成果,在“一中原則”上“鋤根”。
具體言之,蔡英文想“收割”的是全盤接收馬英九經營兩岸關係所打開的歷史新局和實績,“鋤根”就是拒絕承認馬英九的政策主張,一切都要重新來過。所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蔡英文要接收;大陸觀光客帶來的商機,蔡英文要倒吃甘蔗。至於“九二共識”乃至“一個中國”的原則,只要能執政,當然都要“鋤根”。以蔡英文過去介入兩岸事務的諸多前例言,可說是蔡英文牽著陳水扁的鼻子走,要是真有執政機會,可以設想蔡英文只會比陳水扁更有魄力“鋤根”。
社論說,為了“收割”,蔡英文隱藏了“台獨”;為了“鋤根”,蔡英文更見沉著;為了勝選,有此一說,蔡英文說不準會選擇無黨的外省人當副手。台灣選民以及北京和華府如何看待馬英九和蔡英文,這些策略的算計都是很好的辨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