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北川新城航拍照片(2011年3月28日攝)。5月9日,溫家寶總理在四川宣布: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法國《歐洲時報》5月13日社論《汶川精神的傳統文化符號》,摘要如下:
三年前的5月12日,一場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自然災害將天府之國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城鎮、家園頃刻間變成了廢墟。沒有人會忘記那牽動全體炎黃子孫之心的慘烈的汶川時刻。三年後的今天,災區變成了新區,廢墟變成了新城。除了那塊為祭奠逝者所保留的“遺址”依然在提醒世人災難之深重,這塊土地,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一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三年,在歷史長河中只堪比一個瞬間。但中國正是在這個“瞬間”給世界描繪了一幅“恍如隔世”的神奇畫卷;而各個階層的海內外中國人通過在這個歷史瞬間裡的獨特表現,使“汶川時刻”化羽成蝶為“汶川精神”。
身在五湖四海的海外華僑華人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汶川奇跡”只屬於自己的祖(籍)國。她不可能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發生。越來越多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為這個奇跡不斷作出堅實注腳。“地震10天後四川災區完成1500萬人應急安置”;“災後重建總投入近萬億人民幣”;或者“各省市援建3880個項目99%已竣工交付使用”;這些奇跡數字也許讓人有點眼花繚亂,那麼,在震後兩小時就出現在災區的中國總理溫家寶的一番總結,最為清楚明了:災區今天基本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目標,“災區民眾生活條件明顯超災前”。而據科學計算這一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相當於10年-20年!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有學者將汶川救災與美國卡特琳娜飓風救災、日本福島地震海嘯救災做了一組數字的對比,其結果是觸目驚心的。其結論是無可爭議的,就是中國政府交出的是一份近於滿分的答卷,而美國與日本的表現能否算“及格”恐怕還要存疑。這一對比留下了一個巨大的也許暫時無解的問號:為什麼全球經濟老大老二(2008年中國經濟還排在日本之後)不能拿出更多的財力與人力去拯救生命去重建災區?自詡制度優於他人、經驗多過別國的政府及其領導人,面對重大災害反應竟如此遲緩?為什麼在美國與日本民間都未出現如汶川強震後舉國一心志願者救助潮與捐款潮?為什麼三國的軍隊同樣出現在災區但卻沒有相同的作為?回答了這些問題,也就拿到了解讀汶川精神的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