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存款準備金率再調高、3年期央票重啟,在近日央行同時動用這兩大貨幣工具的背景下,其對衝外匯占款的巨大成本,正在浮出水面。《第一財經日報》通過查詢公開資料後計算發現,2003年至2010年底央行對衝外匯占款的成本累計規模為10830.6億元。》》專家稱央行對衝外匯占款成本不應該瞞下去了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益平教授表示,這一計算的意義在於,提醒外界外匯市場干預和外匯占款對衝機制是有財務成本的,這一財務成本可能影響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甚至最終影響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巨額對衝成本也昭示著當前模式的不可持續。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貨幣金融學者指出,央行外匯資產的收益,應該能夠覆蓋該對衝成本。但央行可能通過擴大負債,也就是通過貨幣發行的機制,承擔了這一巨額外匯占款對衝成本,即因此放大了基礎貨幣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而這會增加通脹壓力。
巨額成本的承擔機制究竟如何,央行是否因為對衝成本因素而對其他政策工具產生外溢性影響等問題,則有待進一步明確。
對衝成本累計已超萬億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占款規模已經從2002年底的2.3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58萬億元。
測算了2003年至2010年底的央行對衝外匯占款成本,該部分成本主要由兩部分支出組成。即2003年開始,央行發行央票的利息支出,以及2003年至今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發生的利息支出。
計算顯示,2003年4月發行第一筆央票到2010年底,央行累計發行833期央票,將每期的利息支出累加計算,央行需要為央票支付利息規模為7436.5億元。其中,截至2010年底,已經全部到期的央行票據,央行已經完成利息支付6117億元。已經發行但還沒有到期的央票,累計應付(含部分已付)利息規模為1319.5億元。
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對衝外匯占款的另一個主要機制。2003年9月,央行將銀行體系存款準備金率從6%提高到7%,截至2010年底準備金率水平為18.5%(非全國性機構為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