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金磚國家之一,印度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甚至譽為中國之後最大的投資機會。
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阿盧瓦利亞(MontekAhluwalia)樂觀地估計,印度可以保持穩定的加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印度GDP的年均增長速度是5.7%,本世紀頭十年,年均增長7.7%,而在他看來,未來十年,印度GDP年均增速增加兩個百分點,並不是不可能。
問題是,此前的高增長,能夠保證以後的高增長嗎?以前的眾多新興經濟體,如巴西、東南亞各國,也曾創造過經濟奇跡,但都沒有避免衰落的陷阱。印度能夠例外麼?
至少印度不願意重蹈他人覆轍。高速發展已經成為印度國民上下一心的訴求。除了改善自身的需求之外,中國的示範效應無疑給印度帶來極大的激勵。
20世紀70年代,中國和印度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份額基本接近,都在0.8%左右。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中國不但保持非常高的經濟增長率,而且,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提高了4倍。
中國不但取得了快速經濟增長,而且成為全球的一個貿易大國,外國直接投資(FDI)也大量湧入。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拉大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巨人之間在戰略能力與潛力上的差距。
利用其經濟與貿易實力,中國與所有世界強國建立了戰略關係,尤其是,和每一個亞洲鄰邦,從西邊的中亞各國及東邊的日本和韓國,以及南邊的東盟各國都建立了戰略關係。
這對印度的戰略無疑有重要意味。曾任印度總理辛格新聞顧問和發言人的桑賈亞.巴魯(SanjayaBaru)稱,要想保持亞洲內部的均衡,印度不但需要追求更快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現代化,而且要提高自己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進一步拓展與歐亞大陸、大西洋兩岸國家和亞太地區各經濟體之間的聯繫。
在印度看來,中國在國際戰略舞台上通過各種手段擴大了經濟實力。在上世紀90年代亞洲經濟危機期間,扮演了一個穩定本地區經濟的角色,提高了自己在本地區的地位和作用。
巴魯認為,與中國進行經濟競爭所產生的戰略影響,將直接關係到印度未來在亞洲和全球體系中的位置。這一戰略競爭的關鍵在於兩個國家的相對經濟成就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