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局面,首先應當歸因於兩國相互之間的準確定位與理性選擇。核武器時代“相互確保摧毀”的理論模擬,使兩國不允許也不應該發生大戰,逐漸變成了雙方的潛在共識。在這個框架下,話語爭執、戰略威懾甚至軍事摩擦,都很容易在“准危機”的懸崖邊勒住繮繩。
18世紀英法兩軍爭霸大西洋,19世紀法德兩軍互奪領土,20世紀日美兩軍殊死決戰,歷史的教訓意味著全球化時代的中美兩軍,必須掌握并肩前行的戰略技巧和偉大胸襟。
亞太及整個世界的軍事安全格局重組的大趨勢,讓中美戰略信任向積極方向邁步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兩軍肩負的責任是要給世界歷史竪立一個路標。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陳炳德將軍的話一針見血。美國那些鷹派軍人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強勢邏輯了,比如,美國如果放棄對台軍售,就意味著放棄台灣;如果不在中國沿海晃動,就等於放棄第一島鏈。這種簡單化、敏感化、政治化的美式判斷,讓中美缺乏軍事互信的扭轉變得很不容易,也讓下一步的前行變得風雲莫測。
中美軍事交流可以搓小碎步,但必須往前走。兩國都不能太急,但又要敢於嘗試。驅除大戰可能性的中美兩軍比過去更安全,但能否將安全變成互信,可能還必須在更多具體合作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