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能都歸罪三峽
東方早報:究竟該如何理解這些年來關於三峽的利弊之爭呢?
盧耀如:客觀上講,任何一個工程的修建都會對自然界有所影響,只是程度問題。比如我們建設大都市、對海域的開發利用等,對大自然也有不利影響,所以不僅是一個三峽存在利弊之爭。
我們要做的是將影響降至最低,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和諧自然。這說的是不會誘發更嚴重後果,而不是沒有不良後果。
所以,我們要對三峽工程作綜合評價。不能把長江中下游現在的很多問題都歸結到是因為三峽引起的,難道和當地大量抽水、大量建高層建築無關?長江流域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災害鏈,沒有三峽,洪水也會引起滑坡、泥石流,各地都可能發生。
東方早報:就是說,要對三峽工程作長江全流域的考量,那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利益呢?
盧耀如:目前三峽工程主要還是水利部在考慮,也最主要。有人提出,水利部應該將水電收益中的一部分作為防治災害和保護環境的費用,作為基本資金。我覺得這樣有道理,可以讓國家少撥錢了。
三峽爭議焦點
地震 三峽對地表壓力不會構成強震
東方早報:曾有不少聲音質疑說,三峽水庫蓄水達到海拔175米,對地表底層的壓力加大,可能會造成三峽地區地震活動加劇?
盧耀如:汶川5.12大地震後,有不少聲音認為這跟三峽工程有關,其實不然,川西和滇西本身就在地震帶上。
三峽水庫對地表底層或許會有相應的壓力,但絕對不會構成大地震。水庫誘發地震,國內外都有發生,我曾強調有三種類型:1.重力荷載型;2.氣化爆裂型;3.洞穴塌陷型。
大滑坡、火山爆發也會誘發地震,但一般震級不高,一般不會超過5級。像汶川這樣的高烈度強震,都是地下深層次板塊碰撞產生的。
東方早報:那5.12地震對三峽庫區究竟有沒有影響?
盧耀如:可以說沒有影響。有意思的是,大地震當日,三峽庫區的好幾個縣城都以為是自己這裡發生了災害,三峽庫區的人們對地震等災害很敏感,可見這些年災害的意識已深入庫區民心,防治地質災害成為當地群策群力的事。
泥石流 不可避免但有能力做到零傷亡
東方早報:那這幾年的滑坡、泥石流呢?
盧耀如:我們不可能讓地殼不發生滑坡、泥石流災害,但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完全有能力將滑坡、泥石流的損傷降至最低,重慶庫區去年零傷亡就是一例。
但三峽的問題并不都集中在庫區,要通盤考慮,比如如何防止庫區的滑坡、崩塌等災害。我一直強調要積極發展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防護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利於降低旱澇災害及岩漠化(石漠化)程度,相應減少三峽水庫的泥沙量。
另外,需要在長數百公里的(長江三峽)幹流庫岸,建立完善的庫岸穩定檢測網絡(包括滑坡及岩溶塌陷),以避免隱性發展巨型、超巨型滑坡與岩溶塌陷的發生,對重要地段應當建立適時監測信息網絡衛星檢測系統。特別是要建立地震、氣象、地質災害、水文等綜合信息預警系統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