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5月25日,IMF前總裁卡恩獲准遷往新“軟禁”地點:一所位於紐約下曼哈頓富蘭克林街153號的聯排別墅。5月20日以來,卡恩一直被“軟禁”在下曼哈頓百老匯71號一處公司住所內。圖為保釋出獄的卡恩首度被曝出現在百老匯大街71號的帝國大樓門口,隨後乘車轉移到新“軟禁”地點。 |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美國《星島日報》5月27日載文《中國宜理性看待IMF舵手之爭》,摘要如下:
隨著卡恩的辭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總裁的角逐戰驟然開打。在歐美迄今仍未擺脫金融危機重創陰影、新興經濟體強勢崛起的當下,IMF未來的人事布局之爭,正是兩大經濟陣營實力此消彼長之下的較量。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實力最強的一員,中國的取態尤為引人關注。
最新消息指,獲歐盟一致支持的法國財長拉加德已正式宣布參選。與此同時,代表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及南非等五個金磚國家的五位IMF執董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摒棄歐洲人“壟斷”IMF的陳規。
在拉加德表態及金磚五國聲明之前,一些中國媒體及經濟學界人士已經開始熱炒在IMF擔任總裁特別顧問一職的中國人朱民出任總裁的可能性。隨著總裁之爭白熱化,中國人主掌IMF的呼聲日見高漲。環球網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中國網友期待朱民出任新總裁,認為這是“中國提升自身話語權的絕佳機會”。
IMF由歐洲人掌舵、世界銀行由美國人擔綱——這在以往超過一甲子的歲月里從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金融危機以來,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在這兩大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和投票權得以提升,顯示世界經濟和金融版圖正發生重要變化,但這一變化顯然還不足以顛覆美歐長時期以來底定的格局。
在這場人事爭鬥中,正因歐債危機捲土重來而焦頭爛額的歐洲的態度自不待言,而取態攸關大局的美國,當務之急是如何消減高達十四萬億美元的債務,就其貨幣政策而言,既要通過匯率槓桿沖抵高額債務,又不能放任美元疲軟而使其成為失卻國家信用的貨幣,因此如何保持美元、歐元與人民幣之間對自己最有利的動態平衡,是華盛頓著力的焦點。一貫主張利用強勢歐元從美國人手中收回“貨幣主權”的卡恩的下台,令在不久前的美元與歐元之戰中冷汗頻出的美國人鬆了一口氣。對美國而言,一個來自歐洲、在對美元策略上態度軟化的新任IMF總裁,是既能維持美歐分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的“傳統”,又對自己解決經濟困局有利的不錯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