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內加爾的一名印度商人說,印度政府不像中國政府那樣支持本國公司,這樣一來,“由於缺乏來自政府的金融支持,印度都被排除在大型合同之外。”
但自2008年4月的印非峰會以來,印度政府開始大力幫助向非洲拓展業務的印度公司。布羅德曼認為,“印度對非洲大陸的宏觀經濟結構滲透得更為深入,而中國在非洲大陸的運行更像是飛地。”印度公司已開始售賣各種各樣的產品,如公共汽車、卡車、家電產品以及化妝品。但除了塔塔汽車或印度移動運營商巴帝電信,別的在非洲的印度公司都沒什麼名氣。
塞薩梅尼教授認為,中國似乎喜歡豪賭,印度人常擔心非洲潛在的風險。這在歷史上也曾有過,1972年,烏幹達執政的阿明政府大規模驅逐了印度人。位於新德里的印度工商業聯合會的副秘書長拉賈恩.科利認為,在印度改變非洲狀況的同時,印度還需重點關注其私營企業家,並強調印度並不是為了劫掠非洲大陸。“如果你試圖效仿中國,就不會取得成功。他們有更多的資源來給非洲,並且,(作為民主國家)我們的決策非常緩慢。我們必須發揮我們的優勢。”
印度官員:中印在非洲角色互補
印度亞洲通訊社表示,印度多次聲稱,中印在非洲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互補性。印度官員認為,在與非洲打交道方面,兩國在方式上有根本的差異。一名印度高官表示,“在非洲大陸,中國主要集中於基礎建設、原材料以及采掘業。中國在那裡的商業也很集中。而我們則擁有遍布整個非洲的小型企業。”
《德幹先驅報》5月23日說,近些年來,印度在對非洲的經濟投入方面突飛猛進,但仍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而印度與非洲的雙邊貿易則只有460億美元,還不到中國的一半。與中國主要集中於烴類工業、采礦業不同,印度頗為自得地宣稱,它與非洲的交往主要集中於能力建設和培訓方面。實際上,貿易、技術轉讓以及培訓是印度在非洲的多重投入的三大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