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南科大是希望,不是敵人
中國的教育部是個神奇的部門,最早南科大進行籌建改革,教育部表示支持,但遲遲不給人家招生權。三年沒名分,朱清時校長急了,宣布自主招生、自授學位,招了45名學生,大多是高二的,沒有經歷過高三的“魔鬼訓練”。大家都很期待教育部就此事表態,教育部卻遲遲不現身。
假裝聽不見,別以為沒動作。動作是有,悄悄的。2011年3月新生入學,5月份深圳市委組織部在其網站上發布了《關於公開推薦選拔南方科技大學(籌)副校長等領導幹部的公告》,招聘局級副校長,讓大家吃驚不小,以為眾望所托的“去行政化”就此罷休。幸好深圳市政府動作很快,馬上就出來解釋,說這是個“過渡措施”,而且副校長不一定是理事會理事,只是協助管理。原來是政府派人來幫忙,不過教育部還是沒表態。
到月底,教育部的動作就密集出台了。先是發言人續梅回答問題,大意是說支持南科大改革,但必須遵守法律,教育要慢慢來。支持,但並沒有具體說支持哪方面。至於遵守現行法律法規,也是空話,好像是說南科大步子走大了,但並沒有落到實處。至於教育要慢慢來的說法,不知道是不是說南科大應該走個程序,先專科,後本科,申報碩士點,申報博士?
話密不透風,反擊可是結結實實的。教育部要求:南科大教改實驗班學生必須全部參加今年的高考。說實話,這招很不地道。去年招生,你不表態;如今學生進來,過幾天高考了,你說得參加,這不是明擺著坑人嗎?教育部說要以學生為本,所以給了兩周時間,讓學生們準備高考。
中國高等教育沉屙已久,這一點人盡皆知,教育部難辭其咎。先是教育產業化,追求利益最大化,變相出售公共服務,把教育這項公共事業變成贏利機構,嚴重違反教育規律,國有資產在“產業化”的過程中流失無數。
隨後又是大躍進式的擴招,在師資不足硬件缺乏的情況下,盲目擴大規模,還抱著大學生數量增加的政績不放,導致畢業生質量嚴重下降。另一方面,又導致職業教育、專科教育投資嚴重不足,出現大學生就業難而專門技術藍領嚴重缺乏的情況。好笑的是,教育部意識到這個問題,又開始“大躍進”思維,大規模擴大職業學校教育,今年還發了指標,要求招820萬。一錯再錯。
接下來的大學並校、改名,與其說是教育改革,不如說是權力洗牌。再接下來以此為借口,大規模建設新校區和大學城,和國家圈地搞房地產的步驟吻合。再接下來是所謂“評估”,搞出笑話無數。這些以改革之名所出的昏招,說到底,不外乎就是權力部門盲目自大地折騰人。
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用朱清時校長的話說,都是常識性的東西,國外在做,蔡元培時代的北大也做過。管理上:高校自治;培養上:獨立精神。就這麼點東西。教育部的做法,恰恰和這兩條南轅北轍。
高校官僚化姑且不說,單就管理效率和管理權限來看,中國大學其實連孫子都不如。大學的校長、副校長等重要領導,必須由組織部定;大學的財務和資金,都必須由上面撥款,要爭取上面的項目支持,也必須向政府討要;大學的招生級別、數量甚至生源地,都必須聽統一安排;大學的人事權,比如招聘多少老師,必須聽從“編制”;大學教師的晉升,教授多少,副教授多少,必須符合“指標”……人事、財務、招生、職稱,乃至課程設置和學生跑步鍛煉的路程,都要聽從上級領導。教育部就差沒給“大學生戀愛指標”了。無數條鐵鏈加身,能有好大學麼?
和中國所有領域的改革一樣,大學教育的改革必要性,民間認識得比官方更充分、更深刻。原因很簡單,民間是上過當的,所以急;官方大權在握,所以裝聾作啞。南科大和深圳的步子大一點,教育部急了,一邊說支持,一邊要打壓。扛著法律法規的棒子,行自私自大之事。其實教育部真要“以學生為本”,對南科大改革效果表示懷疑的話,很簡單,人家就45個學生,去問問學生和家長不就得了。到現在4年過去了,南科大除了教學模式之外,教學管理方面的改革,都沒有實質性進展,教育部態度曖昧,支支吾吾,乃是心裡有鬼。
南科大是教育的希望,不是教育的敵人。(時間:6月10日 來源:《哈爾濱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