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建派”VS“急建派”
爭論1
各方達成“愈早建愈有利”共識
由於投資巨大,技術複雜,修建京滬高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爭論。爭論分為“兩派”:一派支持緩建,一派支持急建。兩派之爭從1992年持續到1997年才告一段落。
“緩建派”認為,京滬鐵路的客貨運壓力可以通過提速、擴能來解決,急於上大項目會加劇財政、金融危險。
作為堅定的“緩建”派,鐵道部專業設計院原副院長姚佐周連續撰寫文章,論證新建京滬高速鐵路並非當務之急。他並不反對在京滬間修建高鐵,但認為時機並不成熟。應該以既有線路改造為主,改造無法滿足要求,再建新線。
“急建派”則認為,國家急需鐵路發展,建設京滬高鐵從現實發展考慮是迫切需要的,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建設資金是有可能解決的,而且愈早建愈有利。
在兩派爭論中,1994年底,鐵道部聯合其他部門共同調研,在必要性、技術和經濟可行性均被確認的情況下,各方基本達成“愈早建愈有利”的共識。當時報告還建議,力爭1995年開工,2000年前建成。
然而,京滬高鐵的進展並沒有像鐵道部預期的那樣順利。在高鐵建設技術上,“急建派”中又逐漸分化為“高速輪軌派”和“磁懸浮派”。
這次的爭論聲勢更盛,論證過程持續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