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4日電/下屆特首“跑馬仔”遊戲已悄悄展開,多名被傳媒指為疑似特首候選人的人士,有人公開表態“當仁不讓”、有人被揭暗中計劃競選工程、亦有人繼續“猶抱琵琶半遮面”。其中發酵得最熱的是范徐麗泰提出了二十三條立法的話題。范太早前接受某份學生報訪問時表示,二十三條立法是下屆政府面對的其中一項挑戰,希望大家不要視二十三條為洪水猛獸。
《星島日報》今日刊登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的評論文章稱,現階段並非是二十三條立法的最恰當時期;下屆特首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管治威信,搞好民生、經濟及貧富懸殊結構性問題。
文章稱,近期香港不少政界名人紛紛就二十三條立法表態,或支持或反對。吳康民先生及曾憲梓先生兩位老愛國人士,以及行會成員張炳良,皆認為下屆政府並非立法的好時機,而人大代表田北辰亦認為“廿三條在市民心目中未必如此‘大惡’”;律師會新任會長何君堯則建議,當2017年首位普選特首誕生後,才是二十三條立法的適當時機。
筆者認為,為二十三條自行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但至於應該何時為二十三條立法,現階段並非適當的討論時機,也很難一概而論究竟什麼時候才是適當時機。有些評論認為2017年本港將有首位普選產生的特首誕生,其認受性相對而言應該較強;但是,筆者認為二十三條立法並不是現任特首及下任特首必須解決的議題。
回望2003年首次立法失敗,除了因為政府處理不善外,當年剛巧碰上SARS襲港、經濟衰退、樓價大跌、失業率高企等因素,也是立法失敗的死因之一。因此,我們必須吸取當年的教訓,不能倉促訂下一個立法日期,或篤定必須由某屆特首立法,否則只會重蹈失敗覆轍,整個社會勞民傷財,又要陷入內耗困境。
眼下目前的香港社會,經濟雖然比2003年好,但社會卻潛藏著不少暗湧,情況可能比當年更嚴峻。
首先,因為財富分配不均而出現的貧富懸殊,導致社會中下階層怨氣甚盛。樓價飈升,市民“置業難”;物價隨通脹不斷上升,市民的基本衣食住行也受影響。就年輕人而言,剛剛大學畢業的八十後,不少人“一畢業即失業”,即使幸運找到工作的,卻薪金低微,無法買樓之餘,工作向上流動性也大不如前,甚至出現“下流化”危機。一部分年輕人不滿現實,冀通過暴力抗爭等行動去試圖作出改變,這都為本港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在這種經濟、民生的環境下,再談二十三條立法絕非合適時機,也不是現屆及下任政府應該處理的首務。下任特首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管治威信,搞好民生、經濟及貧富懸殊結構性問題。
過去十年,經歷兩個不同特首,在不同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兩位特首均面對管治威信不足,政策寸步難行的問題。下一屆,香港需要的是一個有清晰治港理念、有承擔、不怕艱難、懂得利用正在騰飛的中國為後盾的優勢,以帶領香港面向世界的特首及其班底,發揮出自我的優點,為香港的下一代奠定重要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