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反對派抗拒國民教育 要害是抵制國家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8:20:33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有關國民教育的議題在港持續發熱,資深評論員黎子珍今天在文匯報“來論”專欄發表評論文章稱,15日,立法會辯論由何俊仁提出的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的議案。何俊仁議案的要害,其實是把中國國家主權、中央人民政府與“國家”割裂開來,表面上不反對國民教育,但卻抵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港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應對這個國家予以認同。事實上,反對派千方百計將國民教育污名化和妖魔化,其要害就是抵制國家認同。

  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今年2月16日發布的國民教育推廣活動意見調查報告顯示,與五年前相比,有六成四的受訪者認為自身對國家的認識及了解加深,分別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加深,及對國家歸屬感增強。民建聯上月底的一項民調顯示,在重視青年和教育問題方面,最多市民選擇加強道德和國民教育的選項,這反映出市民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政策的認同。即使是民主黨上月一項調查亦顯示,支持加強國民教育的民意仍然稍佔多數。

  何俊仁議案偷換概念 

  面對市民支持政府推行國民教育政策,反對派千方百計將國民教育污名化和妖魔化,對國民教育冠以“愚民”、“洗腦”等負面形容詞,指是“政治宣傳”、“狹隘民族主義”,將國民教育與“愛黨教育”、“愛社會主義教育”劃上等號,欲將國民教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顯然不是正常的多元意見表達,而是別有用心的刻意誤導和歪曲。

  何俊仁提出的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議案的要害,是以偷換概念的手法,抵制國民教育中最核心的國家認同。何俊仁的議案稱:“教導學生認識國家、民族、政府及政黨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並得以區別熱愛國家與關懷民族,跟支持政府、政黨、政權及政治人物的不同之處,從而了解愛國愛民不等於愛黨和支持領導。”問題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根本沒有將國民教育等同於“愛黨教育”、“愛社會主義教育”。課程涵蓋個人、社群、家庭、國家及世界五大範疇,其中,國家範疇方面學生須了解自然國情、人文國情、當代國情和歷史國情,並引領學生探討國家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藉此提高香港學生的國民素質和國家身份認同。

  何俊仁議案抵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 

  學術上一般認為,“國家”包括兩個聯繫緊密的部分:一是由政府領導的各種各樣國家機器、政治制度組織的一個主權上、政治上、法律上的國家,另外一個是由人民、由共同的文化、歷史和國土組成的祖國。按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定義,“公民”指的是:“個人同國家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個人應對國家保持忠誠,並因而享有受國家保護的權利,公民身份意味著伴隨有責任的自由身份。”何俊仁議案的要害,是把中國國家主權、中央人民政府與“國家”割裂開來,表面上不反對國民教育和愛國教育,但卻抵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港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應對這個國家予以認同。

  實際上,國家認同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國家歸屬的自覺認知,包括對國民身份、國家領土主權、國家政權、制度等的自覺認知。“公民”與“國民”在法律上一般屬於同義語,都是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公民的概念又是與國家概念密切聯繫的。對於包括港人在內的廣大中華兒女,我們的國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人只有一個祖國,這應該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廣大中華兒女銘刻心間的共同信念。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