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連坐”治庸 |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美國《僑報》6月17日載文《“連坐制”治庸是庸招》,摘要如下:
為了治理公務人員的“庸、懶、散”頑症,自4月份開始掀起吏治風暴的武漢近日又下猛藥——“連坐制”治庸,即:科室內有上班炒股、玩遊戲等違規使用電腦者,除當事人作書面檢討外,還將扣減科室年度目標考核總分,扣除科室人員一個月的年度績效目標獎。
一人犯錯,全科室受罰。武漢搬出古代封建王朝常用的“連坐法”,冀望通過捆綁利益共同體、倒逼內部監督的方式杜絕庸政,初衷值得肯定,但其手段的公正性、結果的有效性卻委實令人懷疑。
首先,中國人一向講究“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而“連坐”規則卻是簡單粗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本該以能力、功勞論賞罰的考核標準被團隊內是否有人犯錯的單一規定所替代。當全科室的重心都放在監督是否有人犯錯上時,真正的團隊工作反被冷落擱置了,總體的團隊成績也下降了,治庸的結果演變成了“越治越庸”。
其次,在充分尊重和保護個體權利的當代,“連坐制”是對人權的制約和挑戰,缺乏法律依據。任何部門或機構的政策規章都必須在《憲法》、《勞動法》等法律框架下制定。離開這些法律或不受國家法律支持的勞動處罰規則是無效的。
事實上,因為“連坐法”弊大於利,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也很少採用。秦始皇當初為了實現對黎民百姓的有效統治,實施了嚴厲的“連坐法”,結果卻導致民眾聯合起來推翻秦朝。當同一科室的工作人員都害怕受罰或不甘於被罰時,他們就會互相包庇、結成攻守同盟,一下子就將“連坐制”化解得無蹤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