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衛生部熱衷建“黑名單”是有勁歪了使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11:51:36


漫畫:中國人陷入“食”面埋伏。
  作為主管衛生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衛生部有無資格對並非其管轄且應主動接受監督的新聞記者行使否決權,建立所謂的“記者黑名單”,本身很是個問題。

  留心食品安全領域的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一年之內接連發生多起相關重大事件:一是“三鹿毒奶粉”臭名遠播海內外;二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三是當年12月12日,衛生部史無前例地高調公布第一批“非食用物質及易濫用食品添加劑‘黑名單’”。 

  從常理判斷,2008年無論如何應該是一個食品安全從亂到治的“分水嶺”。您看,毒奶粉“帶血的教訓”吸取了,國家監管部門整合“給力”了,首份針對食品造假的“黑名單”出籠了。並且在此後的短短近三年中,這份“黑名單”幾易其稿,今年6月初已經發出第六批。 

  然而現實卻不盡人意,甚至頗具諷刺意味。各種毒食品不僅沒有因為“毒奶粉”的落魄與“黑名單”的興起而銷聲匿跡,相反競相粉墨登場,演繹更加瘋狂。毒大米、地溝油、瘦肉精、牛肉膏、染色饅頭、可燃面條、墨汁粉絲、尿素豆芽……無奇不有的“毒食”接連曝光,尋常百姓談之色變,就連一些官員也忍不住慨嘆“無食不毒”,“無處下箸”。嚴峻的局面擺在眼前,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這裡不妨還原幾個與毒食泛濫並存的現象:一是包括“毒奶粉”事件在內,雖然有直接生產經營者和地方黨政領導受到追責,但衛生部門官員卻鮮有被“株連”,食品安全管理不能與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掛鈎,勢必像礦難一樣難治而多發;二是我國涉及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有衛生、工商、質監、農業、藥監、商務、公安等將近10個部門,多頭執法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推諉中消耗掉,部門之間形不成合力,“七八個大蓋帽管不住一個殺豬的”、“十個部門管不好一只饅頭”,此類怪現象屢見不鮮;三是一些地方部門本身的打假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官商勾結”,不少劣質產品的生產窩點竟然證照齊全,這些“合法文件”成為假冒偽劣的最大保護傘;四是許多食品大案通常需要靠媒體曝光,然後才引起重視,監管部門工作滯後甚至不作為現象相當普遍,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