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南海爭端的主要當事方及受害方,中國已無法用“擱置爭議”這樣的道德寬厚回避主權及領土不斷受到侵蝕的事實。 |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瞭望新聞周刊文章:突破構建地區新秩序的觀念陷阱
作為南海爭端的主要當事方及受害方,中國已無法用“擱置爭議”這樣的道德寬厚回避主權及領土不斷受到侵蝕的事實,也無法再以中越北部灣劃界談判那樣的忍讓繼續尋求消極的周邊安寧
文/吳白乙(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當今南海問題的複雜性、危險性以及對中國安全全局的關聯性陡然上升,這是冷戰結束近20年來前所未有的一大變化。
首先,從大國關係的歷史規律來看,守成的一方總是用消極的、晦暗的心態對待新興的一方,總要利用後者崛起過程中自身的和環境的矛盾來盡量“對衝”它所帶來的挑戰。
其次,從國際關係理論的角度來看,面對複雜的東亞地區安全趨勢,自由主義、建構主義關於經濟上相互依存、制度上相互磨合的解釋力顯然是不足的,倒是現實主義所關注的權力之爭成為常談常新的話題。2010年1月1日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隨著零關稅時代的到來,人們曾樂觀地預見,隨著貿易最惠國待遇、投資國民待遇所帶來的便利,一個涵蓋19億人口、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額的次區域共同市場將最終形成,從而有助於推動新的身份認同和舊的地緣政治矛盾的化解。而今,現實再一次教育人們,經濟的相互依存並不一定直接推動和改善國家間政治、安全上的互信,“經熱政冷”可以成為一種不正常的國際關係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