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日拍攝的三亞灣填海住宅島——鳳凰島上的樓盤。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填海成本每畝20萬元,之後上千萬元賣給開發商,開發商再以“海景房”為賣點,每平方米幾萬元賣給購房戶。——在國家勒緊18億畝耕地紅線、加大樓市調控力度的情況下,當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現一股“填海建房熱”。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海景房”過度開發,不僅加劇了房價調控難度,也潛伏著永久破壞生態、增加防災壓力、危及地區可持續發展等深層矛盾,急需引起重視。
“填海建房熱”呈過度擴張之勢
山東商報記者近日來到海南島,一出海口和三亞機場,一個個推銷“海景樓盤”的廣告撲面而來。當地有關人士透露,海南島長達300多公里的東海岸,已基本被開發商圈占,幾十個“海景樓盤”正火熱開發中。不少樓盤通過填海不斷擴建“海景房”,一期是“海景房”,三期還是“海景房”。
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處處長李文君表示,填海造地很多情況下是人類不得已的行為,但受暴利驅動,現在國內部分城市熱情頗為高漲,已偏離國家整體用海規劃,出現過度開發的“虛熱”苗頭。
按照國家海洋局圍填海總量控制規劃,2011年遼寧省圍海造地的面積僅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該省沿海6市規劃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兩者差距竟達30多倍。
“填海造房熱”的背後是暴利驅動。李文君說,按當前法規,圍填海形成的土地屬於“未定性的新增土地”,無需承擔耕地的開墾費用。圍填海成本一般為每畝15萬元至20萬元,但轉手拍賣給開發商,每畝地價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能為地方政府帶來豐厚的土地收益。開發商則看重“海景房”賣點,肆意抬高樓價。
“填海造房熱”助推房價潛伏風險
“大規模填海造地開發房地產,沒有任何公益性質,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商業行為。”許多專家認為,“這不僅推高了房價,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沒有好處,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吸引大量居民積聚在海岸線上,一旦發生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後果也很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