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克甚至透露,他們經常以潛在客戶的身份接近目標公司。“在做空報告發布前,有時候我會去和公司管理層進行溝通,只是我們基本不會表明自己是渾水。”布洛克也向《中國企業家》證實,從去年年底搬離上海至今,僅到中國一次。
“國內有一些人,把情報賣給美國的分析師,由美國機構做空。中國人在關鍵時刻,總有一些人暴露他的‘漢奸’本性。”這位董事長情緒激動,他認為,沒有人在中國“幫襯”,做空者很難得逞。
二,踏准中美差異
不可否認,中國的某些企業確實存在造假行為。但有些“造假”在中國企業看起來,或許有些冤枉。
“在國內,當年的稅收任務已經完成,企業將剩餘營業額做入下一年的帳中,這不僅為企業減緩了資金壓力,也為了避免下一年定出更高的稅收目標。”一位業內人士如此描述稅收與企業實際經營的關係,並稱這種做法並非個例。正是由於這種操作,致使在美上市公司提交至SEC的文件與國內數據存在落差。
這在美國的邏輯層面上無法理解,更不會認可其合理性。“如果我是投資者,我不會投任何對政府欺詐的公司,無論是對哪個政府。”香櫞創始人萊福特對《中國企業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