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新華國際轉載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題為《美國的“慕尼黑時刻”?》的文章,以下為主要內容:
弗吉尼亞州參議員詹姆斯.韋伯認為美國在南中國海正“走向與中國的慕尼黑時刻”。他提出一種說法。東南亞國家就像是無助的捷克斯洛伐克,無法阻止大國割讓它們的重要利益——甚至最終出賣它們的國家實體。
“慕尼黑”是“綏靖”的代名詞,而“綏靖”這個概念從1938年起就背上了惡名。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綏靖是正常時期常見的外交方式。各個國家一直都在妥協、就像它們應該做的那樣。就美國對攪渾南中國海的海上爭端的處理方式而言,意味著與掠奪者做交易的“慕尼黑”是不是個恰當的比喻?
我們不妨解構一下這個比喻,為看待東南亞的事態發展提供一些參數。首先,捷克斯洛伐克只是綏靖者關心的次要對象。為捷克斯洛伐克而戰對英國和法國來說簡直是無法想像的。美國很少關注東南亞政治,儘管這個交通要道對美國和全球貿易來說都很重要。菲律賓領導人堅稱,馬尼拉與華盛頓在1951年簽署的安全條約涵蓋了在南中國海的海上領土要求。美國會不會為了捍衛這些領土要求而戰?還是說它們就像1938年西方國家眼中的捷克斯洛伐克主權一樣,只是個次要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