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環球網報道,法新社發表文章稱,中國的經濟模式已經“出現裂縫”。文章還援引分析人的話稱,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過渡依賴投資,所以無法持續下去。
文章說,坐擁3.2萬億巨額外匯儲備,今年二季度GDP增長又高達9.5%,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面對經濟危機時表現得“春風得意”。但《紅色資本主義》的作者侯偉(Fraser Howie)卻指出:“顯而易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更大,增長速度高於發達國家。因此中國經濟更加強勁,但我認為其中有不少成分是誤導人的。”他進一步指出:“當你查看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時,你會發現,中國的銀行將這些項目看成是無風險的項目,因為這些項目都得到了政府的保證。這麼做沒有為中國經濟創造新的增長,而是製造了諸如壞賬之類的大麻煩。”
文章強調,當經濟危機衝擊中國巨大的出口業時,中國為刺激經濟,發放了大批款項,支持建造新的高速公路、高鐵及房地產項目。現在,一些專家警告,中國的增長過於依賴投資。中國國家審計機構上月說,到2010年底,地方債務量已達到10.7萬億元人民幣(約1.65萬億美元)。隨後幾天,信用評級機構穆迪稱,中國當局低估了地方的債務負擔,至少少算了54.16億美元,並稱壞賬比例高於早前預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邁克爾.佩蒂斯稱:“中國的增長已經變得失衡,所以非常難轉變成為新的增長模式。”
與此同時,一些分析人士猜測,中國如果遇到出現在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還會採取應對如金融危機一樣的辦法,並認為這是一種“資源浪費”,終將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