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戰場也要更主動出擊
葉海林(社科院亞太所《南亞研究》編輯部主任、本報特約評論員)
在過去這段時間,針對南海問題中國的媒體做了三件事。首先,普及了一些關於南海的基本知識,提高了公眾的認知水平。第二,將境外一些跟南海問題有關的信息傳遞給公眾,強化了公眾對南海問題的重視程度。第三,維護了我們的官方立場,在國內宣揚了我們的政策。但最後這一點是比較奇怪的,媒體在為我們的立場辯護的時候,受眾是我們國內的公眾,我們和自己人反覆說我們的主權主張是多麼地具有合法性,這有什麼意義呢?媒體的受眾還應該更廣、更多嘗試影響周邊國家乃至國際輿論。
我們的媒體仍然沒有超越“刺激—反應”模式,並沒有做多少主動工作。國外媒體非常善於在關鍵時刻發起話題,營造壓力。而我們卻總是在跟蹤別人的報道和表態。這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別人立場和主張的傳聲筒,這是不適宜的。媒體應該主動製造話題,強化公眾在南海問題上的意見表達。
除了加強對外辯論能力以外,媒體下一步更多的是應該討論面對當前南海危局中國應該怎麼做。解決南海問題不能只靠政策界和學術界,還需要媒體的廣泛參與和對公眾的動員。
媒體不但要參與到對解決方案的討論中,還應該致力於讓民眾對南海問題的解決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歸根結底,沒有一套解決方案是沒有代價的,媒體和政府不能製造出一種幻想——解決南海問題會有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方法。和平解決肯定是要做出利益讓步的,沒有百分之百獲利的談判結果;武力解決也會支付外交、經濟和軍事成本,不可能摧枯拉朽,兵不血刃,不進行充分的討論,將來不論採取哪種方案,其負面效果都會因為公眾沒有心理準備而被很大程度上放大,甚至形成長期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