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經濟學理論,龐大外匯儲備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流出,這種狀況長期持續其實並不利於一國自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而且,在中國現行的結售匯體制下,中國央行負有無限度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隨著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外匯佔款投放量也不斷加大,這不僅在總量上制約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
此外,日趨龐大的外匯儲備也成為“人民幣被人為低估”的國際攻擊理由,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中國同一些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最近兩年,中國採取措施控制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已是中國的既定目標。根據“十二五”規劃(2011年至2015年)綱要,中國將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國家外匯管理局也表示,將在未來5年完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穩步放寬跨境資本交易限制。
中國人民銀行於今年年初公佈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相關境內企業以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這標誌著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邁出了關鍵一步。
但是,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元貶值造成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一直處在“被增加”的狀態。
根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向記者提供的一份調研結果,今年以來,90%的進口產品供應商要求中國支付人民幣,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促使境外熱錢滾滾而入,且極少進入實體經濟,這進一步推高了中國外匯儲備,同時加劇了國內的通脹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