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迫切需要建立發達的本土金融市場,拓展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理順投資轉化機制,進行國民財富重整,實現“藏富於民,藏匯於民”,鞏固債權國的形成基礎,同時提高國民的財富效應。
目前,中國政府採取了一些支持居民持匯用匯的政策措施。例如,已經實現了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居民用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經常項目用途的購付匯需求被充分滿足,資本項目下除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國際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個人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等渠道均已無政策障礙。
但是,正如外管局所表示的,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都處在嚴峻的“兩難”狀態,像一個巨大的“燙手山芋”。正如中國的一些網民所調侃的,“拋,還是不拋,它都在那裡;漲,還是不漲,總與我們無關。”
接受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均認為,中國決策層必須狠下決心並採取實際行動,同時在結構和數量上對龐大的外匯儲備進行科學管理和配置,從而有效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服務保障作用。
目前的中國外匯儲備使用分為,購買外國國債(佔較大比例)、機構債、海外投資、貸款、權益類證券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閻小娜認為,在購買外國國債方面,增量部分應盡可能調整債券中不同幣種的比例,比如增持歐元國債,或在日元升值的情況下擴大對日元國債的持有量,而在存量部分,則需要在持有的美國國債中進行長短期的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