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來堅持“中國製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2 12:01:41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在如今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機器仍在轟鳴,車輛仍在奔波。遍布於每條小巷裡的工廠裡繁忙勞作的身影,顯示出中小企業並未如外界擔憂的那樣出現大面積倒閉。但幾乎每家企業負責人都會傾訴其生存空間的日漸狹窄。除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招工難、人民幣升值這些老問題,今年上半年以來,資金鏈驟然緊綳和電荒加劇,更成了中小企業能否生存下去新的考驗。
  
  據新華社報道,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以製造和加工為主業的中小企業舊有盈利模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轉型升級的重重困難,面對產業轉移的巨大挑戰,面對轉行投資的種種誘惑,如何理清繼續發展的思路,成為眾多中小企業面對的共同困惑。
  
  轉型  可望而不可即?
  
  靠廉價勞動力攫取利潤,靠資源消耗型生產擴大規模,靠代工、貼牌,廉價的出口來維繫市場的生產經營模式已經日薄西山。走向自主研發、自主品牌轉型的時代已經來臨。可是,倒逼之下的轉型,對於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卻有一種無法承受之重。
  
  “企業要繼續發展必須轉型,可是該往哪兒轉,怎樣轉,拿什麼轉?……”在廣東東莞和江蘇昆山同時經營著兩家五金模具加工廠的張衛東在談到“轉型升級”這個問題時顯得十分無奈。
  
  張衛東說,對於他們這樣的機械加工製造業而言,轉型意味著購買更加先進的機械設備,意味著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這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更需要優秀的人才,而這兩樣恰恰是眾多中小企業難以單獨解決的問題。
  
  順德中小企業促進會秘書長謝馳說,有些企業也想轉型升級,但有很多限制。比如企業在現在的生存環境下,誰敢亂投呢?企業家的心裡也沒有底。
 
  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何佐賢說,企業轉型升級需要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支撐,然而中小企業恰恰缺乏這些要素,這使得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難度加大。部分中小企業反映,在對企業追加投資,特別是在新設備投入上有顧慮,因為,未來不一定能夠產生效益,尤其是在一些產品周期短的行業裡這種情況更為突出。
  
  生存的壓力讓中小企業看到必須轉型,但面臨的困惑又令他們難以實現轉型的願望。在資金、人才、規模、行業等方面的選擇上存在問題,制約著中小企業的轉型之路,怎樣把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轉型變為下一步解決企業生存發展的實踐,既需要提升轉型升級的環境,又需要加強轉型升級的引導。
  
  轉移  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面對不斷上升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向中西部進行產業轉移成為近幾年東南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一項重要選擇。不過,在基礎設施、服務配套、產業鏈建設等等問題上存在的不足,卻使這種轉移成為一種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東莞天時時裝有限公司餘紅鋒說,最近幾年他已經把工廠一半的產能轉移到江西。“主要是那邊有留守勞動力,工資比這邊低四分之一。但質量做不到這邊這麼好,還要下工夫派人去驗收,也挺麻煩的。全部轉移肯定不行,配套都在這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