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際上也就是說,挽回公眾對於高鐵的信心,並沒有什麼一蹴而就的靈丹妙藥,更不是僅靠幾句“道歉”、“辟謠”、“宣誓”便能得到的,而只能通過鐵路部門切切實實、錙銖積累的安全行動來實現。
當然,“安全”之外,我們也要看到,高鐵上座率之所以低迷,出現“二等座、一等座超70%的剩票,商務座則基本都是空凳子”的景象,高鐵票價高昂、性價比不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這方面,一個鮮活的反證是,雖然“G”字頭車票大量剩餘,但上海開往北京夕發朝至的“獨苗”T110次列車票卻依舊搶手——“列車上座率已經逼近春運,車廂內站滿旅客。”
因此,鐵路部門要想“挽回高鐵上座率”,在採取切實行動消除旅客的安全顧慮之外,根據旅客的消費能力,重新制定一個更為合理的高鐵票價標準,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要保證做到這一點,單靠航空公司的外部競爭,卻不改革目前政企不分、高度壟斷的鐵路管理體制,顯然並不現實。
很難想象,一個既是政府又是企業、習慣於權力而不是市場邏輯的部門,如何可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具有真正的市場理性,並產生放下“鐵老大”身段來招徠、取悅消費者的內在壓力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