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航次首席科學家、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黨支部書記楊緒林對《世界新聞報》記者回憶,出海時間正值台風高發季節,6月23日,我船作業附近海域又發生7.0級地震,海上台風一度達到八九級。領導團隊曾經考慮是否需要撤離。執行本航次監測任務的調查船“南鋒”號,總噸位達1537噸,船長近70米,船寬12米,具有良好的適航性、抗風浪性、複原性及操縱性,能夠在遠洋海況條件下航行及進行調查活動。船只的硬件、氣象專家的分析和對任務的責任心讓監測隊員決心持續作業。
8級左右的台風帶起5米多高的浪拍打著船舷,使船劇烈搖晃,對采樣工作造成很大困難。甲板上的監測隊員每人穿上救生衣,繼續手中的工作,暫時沒有工作的則緊張地站在一邊觀察,擔心萬一出現危險趕緊幫忙。帶繩子的救生圈一直放在身邊。大風持續了一天一夜,但這期間的工作一點沒有耽誤。
日本巡邏船阻撓“南峰”號
除了惡劣的天氣,監測隊員還要應付人為的阻力。
《世界新聞報》記者獲悉,此次監測主要是針對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大量高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而進行的,目的是了解核廢水排放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評估其對中國管轄海域及鄰近海域海洋環境的影響,監測海域面積達25.2平方公里。這也是中國首次專門組織人員赴西太平洋監測評估核污染,是一次正當的科學監測活動,監測地點位於福島以東的公海海域。儘管如此,中國監測船的到來,卻讓日本方面感到“不舒服”。
6月份,中國海軍艦隊因演習需要,多次穿越日本沖繩半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公海,引起日本方面的高度警惕。“南峰”號也恰恰在這段時期在西太平洋進行科學監測活動。日本竟把這兩件性質完全不同的事相提並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