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在英國倫敦西北部店鋪林立、人潮湧動的漢普斯泰德大街中部,人們的視線很難不被那些店門上寫著“心臟病基金”或“為老人服務”的小屋所吸引。往那些小屋的橱窗望一眼,能看到琳琅滿目的服裝鞋帽和家庭裝飾品,大多經過了精心擺放。初到英國時,我還以為是商店的店主急於開張,還沒來得及更換店名。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慈善商店,目前英國全國範圍內已有7000多家這樣的商店,僅倫敦就有數百家之多。
這些慈善商店主要是由一些慈善機構,如兒童基金會、癌症基金會、傷殘軍人基金會等機構開辦的。店中出售的物品,小到針線盒、煙嘴、鼻煙壺,大到沙發、鋼琴、家具等,可謂應有盡有,全部都是本地居民無償捐贈來的,所得收入則全部用於慈善活動。據說,這些小小的慈善商店每年可從社會上募集到1.1億英鎊,在英國慈善環境中扮演極為重要和活躍的角色。
慈善商店裡的店員年齡一般較大,60多歲的居多。他們都是商店所在社區的居民,義務工作,幾個人輪流值班。有時一個人既是收銀員,又是清潔工。每家店都有一套嚴謹的程序,收到捐贈物後先要認真登記,然後分類處理,定價後貼簽出售,每出售一件物品都要登記。
起初,我對這類商店並不感興趣,但在朋友的鼓動下去了幾次,幾乎每次都會看到喜歡的衣服,款式、質地都很好,而且合體,價格又很便宜,簡直跟白撿一樣。但是心裡總有些陰影,覺得畢竟是別人穿過的衣物,最終沒有下定購買的決心。英國朋友則和我完全相反,他們不僅喜歡光顧這些店,而且還不斷向朋友炫耀自己在慈善商店裡買到的物美價廉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