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最近有媒體爆料說大公國際一年評了156個“3A”評級,這個出手相當大方。而且有質疑說這是濫發評級。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女士對此發表了評論,要改變評級機構和被評級機構間利益輸送關係。
主持人:現在更多的質疑聲集中在大公國際對城頭債的評級,6、7月這兩個月時間里大公國際是調高了城頭債信用評級這樣的現象特別的集中,20支企業債里面竟然有16支都是城頭債。針對這件事很多人質疑,這就是濫發評級,您怎麼評論?
葉檀:大公國際評級確實有嫌疑,都非常高。而且我們注意到,上調評級主要與自己有關係客戶。由於我們現在採用向被評級機構收費的收費模式,懷疑其中牽涉到道德風險的問題。如果這樣的機制不改變,包括大公國際在內的評級機構的評級信用就會受到質疑。
這一次評級上調從2009年開始,包括大公國際在內的5大國內信用評級機構基本上只有上調沒有下調。最近大公國際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大眾的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城頭債本身就受到大眾的質疑,大公國際卻繼續上調他們的評級。
另外一方面,大公國際對鐵道部信用主體也給予“3A”的評級,甚至比中國國家主權信評級都高,這引起市場嘩然,這件事在邏輯上也說不通。鐵道部發行的債券因為有政府做背所以信用評級很高,為什麼政府信用反而會更低?從這方面來說,大眾或購買債券人對現在評級機構甚至對現在評級不信任,都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我國家評級機構以什麼標準來對企業進行評級?
葉檀:每家評級機構都有自己的模型,也都有自己的限量。大公國際也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統和模型,主要有一些核心指標和修正指標。對於大公國際來說,核心指標里包括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歷史現金流以及留存現金等具體現金流。從這方面來說,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跟國內信用評級機構雖然在變量上有所不同,但是一旦選定變量,基本目標或方法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