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勇平離職】
如果這個決定導致新聞發言人不再面對公眾,則會造成倒退
京華時報:你公開指出了你認為王勇平作為一個新聞發言人不該出現的問題,
你覺得這些問題源於什麼?
王旭明:有些優秀的新聞發言人,幹到一定程度腦子就熱了,大包大攬,記者你問吧,沒有我不知道的。從某種程度講,這次鐵道部新聞發言人就進了這個誤區。
京華時報:如何評價王勇平的離開?
王旭明:鐵道部新聞發言人這次卸任,按照他們官方的說法是正常的工作調動,但是因為鐵道部的這個新聞發布會確實不成功,之後出現這樣的變動,公眾聯想:是不是懲罰?這很正常。但是我寧願相信鐵道部的這次卸任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調動,而不是懲罰。
京華時報:為什麼?
王旭明:如果要懲罰,首先應該懲罰的是該說話的、該在這次危機中挺身而出而沒有出現的有關領導。敢於說話,僅僅是沒有說好,或者是說錯了,那是第二個層次要懲罰的。否則不公平。
京華時報:有人擔心王勇平離開會造成新聞發言人不願意發言,你有這個擔心嗎?
王旭明:很擔心,如果這個決定導致更多的新聞發言人以及背後的領導不再面對公眾,不再敢說話,或者永遠說正確的廢話,則會造成新聞發布制度的倒退。
【關於個性發言人】
優秀的發言人,要形象具體生動感人地傳達新聞
京華時報:怎麼看待個性化的新聞發言人?
王旭明:我認為新聞發言人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合格的,及時、準確、全面、有效傳達部門的聲音,做到60分。第二個層次是優秀的新聞發言人,還要形象、具體、生動、感人地傳達新聞,也就是個性。比如趙啟正,就是一位有個性的優秀新聞發言人。
京華時報:你和王勇平都是新聞的發布者,但是常常會成為新聞本身,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王旭明:這也不足為怪,
說明新聞非常貧乏。如果通過新聞發言人個體能夠帶動起對他所供職部門或者他所說的這件事情的關注,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如果有意識地通過發言人的某句話或者某個表態達到給記者“喂”新聞的目的,更是挺好的。
京華時報:不明白你說的“喂”是什麼意思?
王旭明:新聞發言人要處理好跟記者的關係。我常常在想,新聞發言人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兩件事。把好事說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說。比如高鐵開通,這是好的事情,說好了沒有?高鐵並不等於高調。有關部門說得太高了,高到是人間奇跡,世界同行都刮目相看。動車事故,不好的事情,有沒有好好說?出現了“反正我信了”這些遭到批評的說法。
京華時報:如果部門本身的事情沒做好,新聞發言人要怎麼說?
王旭明:這時候新聞發言人就會有一種恐懼感。本來沒有做好,然後還非讓發言人把這個事情說好,這幾乎不可能。動車事故也可以看出來,公眾不是對新聞發言人不滿,而是對部門的不滿導致對發言人的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新聞發言人的恐懼感尤為強烈。
京華時報:如果你在當時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你會怎麼做?
王旭明:(這場發布會)本來就不應該開,如果退到最後一步,開了,就說最簡單的話,表最沉重的態。
京華時報:你覺得這樣是否能夠避免輿論的批評?
王旭明:不一定,所以我說了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