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春藥,再戀棧的人也得揮別政治舞台,不同的是,有的屬正常離任,有的被驅逐,有的則是政治角力之下的妥協。菅直人辭職,顯然屬於後者。8月26日,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式提出辭職。
儘管菅直人自稱“我做到了我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也做了我認為必須去做的”,但其辭職更像是一場政治“交易”。之所以選擇26日辭職,是因為菅直人提出的三個辭職條件全都實現——8月11日,《公債發行特例法案》已在眾院全體會議上順利通過,另兩個條件“公債發行特例法案”和“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也於26日獲得參院全體會議通過。
貌似壯志已酬,但菅直人一定甘苦自知。辭職,是逼宮也是博弈的結果,於菅直人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解脫?14個月的首相生涯,菅直人也許沒有一天輕鬆過,從前任接過爛攤子,留給後任的依然是爛攤子,而突如其來的3•11地震以及菅直人團隊的應對失措,早就為菅直人下台埋下了伏筆。撐到今天,菅直人並不容易。當然,菅直人不是二戰後最窩囊、最短命的首相,儘管僅僅執政400多天,但這已是日本近5年內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這固然說明日本首相任期之短命,亦能說明菅直人能夠堅守到現在,勢必經歷了一言難盡的掙扎。
日前,民調顯示,菅直人內閣的支持率已從7月底的17.1%跌至15.8%,再創新低。如今,菅直人以辭職“引咎”,也許既是給民調的一個交代,也是從政治困局解放的一種根由。
每逢日本首相更換,總有一些人冷嘲熱諷,認為這是輪流坐莊,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現實演繹。其實,換首相未必就是壞事,內閣不穩定不意味著政局不穩定,更不意味著社會不穩定,像卡扎菲等中東強人,一執政就是數十年,貌似位子很穩,但貪腐內生,社會有何穩定而言?最終還不是倉皇下台?這種顛覆性的非常態的政壇倒台,還不如日本式的首相輪換,起碼能帶給民眾一些不同感受和良好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