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成龍演過一部電影叫《新宿事件》,講的是在日的華僑華人,掙扎生活在日本的情景,由於做的是騾馬工,幹的是苦力活,最終走上黑幫之路。這是日本華僑華人的早期印象。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近期的印象來自於《新華僑報》的一篇文章,叫《喜看在日新華人華僑的“不差錢”》。在日的華人早已擺脫底層狀態:投資房地產的人增多,談股論金的人不少。當老板的人增多,知道休閑、不再疲勞奔波的人不少……
從底層的簡單勞動者,變成較為富裕的小資或富翁。從追求溫飽到尋求人間溫情、追求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在日的華僑華人演繹著“不差錢”的華僑華人史。
這種現象,值得“喜看”,但這種現象,更值得冷觀。
可以理解,在異域文化占據主流的社會中,華僑華人渴望得到尊重和認可。而社會對人的尊重和認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成功,在所在領域的成功。
話又說回來了,什麼是成功?不差錢是不是一種成功?不可否認,駕名車,戴名表、穿品牌、住豪宅不失為一種成功,因為一個失敗者不可能擁有這些財富。但如果僅僅把成功理解成物質擁有的豐富,那麼這是精神層面缺失的表征。
淺層次理解之,“不差錢”就會是一種炫富的虛榮。深層次理解之,“不差錢”才能得到一種認可和尊重。
現實生活中,正是華僑華人物質生活的極大的豐富,精神生活還沒有得到極大的提升,於是“不差錢”流於理解的淺層。由於華僑華人的“不差錢”,嫉妒、被偷、被搶,甚至被害,頻頻見諸報端。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有一種人物形象,叫士紳,多冠之以××員外、××太公之名,這些人多有一些共同特征,“不差錢”但也不炫富,修路鋪橋,扶助百姓,澤被鄉里,深得百姓尊重。其實,這些不差錢紳士身上的品質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感。這也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之一。
借炫耀財富而滿足“虛榮心”,已經使華人社會受到無數次傷害。只有在不差錢的同時,多一份“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感,造福於所在國的百姓,展現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才能得到異域社會的尊重和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