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介紹,對待“黑園”,西紅門鎮的政策尚算溫和,大興某些鄉鎮全部強制取締。大量學齡前兒童將被逐出幼兒園,他們何去何從?
區教委學前教育科科長6月份曾向媒體表示,今年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所,增建(或改造)鎮中心分園21所,加上兩所小區配建園,均可接收受影響的孩子。但這28所幼兒園,比之擬取締的數百所幼兒園,僅杯水車薪。
透視 “黑園”是民間自救
北京市政協“完善學前教育體制”專題調研組調查數據顯示,全市收費低、沒有正式注册的“黑園”2009年已達1298所,比正規注册的幼兒園還多出32所。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燕長期關注農民工子女學前教育,認為各種形式的非正規“山寨幼兒園收托兒童95%為外來的農民工學齡前子女,是一種民間自救行為”。
教育部去年11月下發的《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針對無證辦園問題,提出要“分類治理、妥善解決”,排查、整改期間,要保證幼兒正常接受學前教育。《北京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年-2013年)》也提出,整改後仍未達到保障幼兒安全、健康等基本標準的,依法取締,並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兒。
張燕教授覺得,北京市近期關校、停園的做法顯得“粗暴”,有違國家“分類治理、妥善解決”的決策。“隨著幼兒園的消失,不少打工者只得帶著孩子賣菜、撿破爛、到施工現場,也有不少孩子被迫返鄉”,她認為,兒童尤其是幼兒,相比留守,更適合在父母身邊成長。
雖然打工子弟幼兒園存在一些問題,但在張燕看來,其規模較小,適應性強,服務靈活而便利,能盡可能滿足從事不同行業的農民工家長的托幼服務需求,承擔本應由政府承擔的責任,其貢獻應被肯定,取締“黑園”在某種程度上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權和舉辦教育的權利。
“這個做法的大背景,還是人口壓力讓政府感到頭痛,北京站在城市戶籍人口的視角來解決問題,相比之下,上海則站在教育公平、關心弱勢群體的角度,做法更合理”,張燕認為,沒有政府資助、置身“三不管”地帶,要求打工子弟幼兒園達到公立幼兒園的標準,本就不合實際。她提出,北京當學習上海,允許二類、三類幼兒園存在,並給予扶持,促其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