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特別是食品價格過快上漲,對中低收入群眾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認為,物價上漲,在中低收入人群中會形成一種“蛛網效應”——越是中低收入人群,面對物價上漲,越是會節省衣著、旅遊休閑等方面的支出,食品方面支出的比重則會進一步增大,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對他們的衝擊會非常明顯。因此,對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況,政府要格外重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這急需政府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增加對大學生和低收入人群的補貼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近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呈現增長乏力的態勢。政府除了加大對困難群體的補貼之外,提高工薪階層的收入也十分必要。他認為,在推動居民收入增長方面,政府可以有所作為。比如,進一步落實《勞動法》、完善工資形成機制、加大國有企業紅利上繳比例、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等等。此外,政府還應破除部分行業的壟斷,縮小行業收入差距。
目前,我國27個省份已經啟動了救助標準與物價聯動機制。按規定,短期物價上漲,將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持續物價上漲,將提高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補貼標準要保證不低於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實際影響。
專家指出,在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促進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前提下,物價上漲對居民正常生活的衝擊會有所減小。而物價上漲因素的合理釋放,恰恰將有助於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只要能有效減少通脹對中低收入人群的衝擊,適度的物價上漲可以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