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有助於補齊農業短板、拉動內需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農產品與食品價格上漲過快,近年來一直是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中,外出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同比增幅達到了20.1%。
劉元春認為,農產品價格和低端勞動力工資上漲,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較大。首先,這可以化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快推進城鎮化。其次,有助於產業升級和產業梯度轉移。最後,農產品價格上漲還有助於夯實農業基礎。
李義平指出,今年我國物價上漲的結構性特征比較明顯,這說明物價上漲還不僅是一個金融學問題,一定程度上是產品供給結構上出了問題。長期以來,各地高度重視經濟增速,工業項目大幹快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農業,農村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流失非常嚴重,農業成為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
“應該說,價格上漲帶來的這種調整是積極的。這也提醒政府,今後要持之以恒地重視農業發展,把更多的生產要素配置給農村。”李義平說。農產品的種植(養殖)規模取決於上一期的價格,而當期一旦種植之後規模無法調整。在農田水利建設不完善、農業規模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受天氣因素影響,產量會有較大的波動,這給農產品價格的周期波動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農民很難科學地確定合適的種植規模。
因此,只有重視農業生產,把水利建設搞好了,才能減少不確定性,也才能保證農產品正常供給。可以說,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有助於農業投入的和農產品供給的增長,有助於推動一、二、三次產業之間的平衡。
劉元春還指出,低端勞動力的收入快速增長,為增加居民消費奠定了基礎。從長遠來看,這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動國內消費市場、促進貿易平衡都有積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