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財經刊載日本經濟學家竹中平藏的文章如下:
3月那場地震海嘯災難的破壞程度比日本當局的最悲觀預計還要嚴重。雖然災難發生至今已近6個月,但總損失卻依然無從統計。同時社會的動蕩則與福島核電站放射性洩露一樣無法遏制,愈演愈烈。
如今這個國家再遭重創,穆迪和標準普爾兩大國際評級機構都將日本國債評級調整到第四高的級別。
那麼面對接踵而來的經濟衝擊,日本又該採取何種政策應對呢?
得益於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後採取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去年日本經濟實現了相對健康的3%年增長率,高於美國和歐盟。但2011年的增長預計會比地震前更差。事實上第一季度經濟較去年同期下滑了3.5%。
如今又有如此海量的固定資產和基礎設施遭到地震和海嘯蹂躪,使日本企業的產能萎縮,其損失相當於2%的GDP。但這或許並不是件壞事:地震之前日本經濟已經供大於求,而供需缺口約等於GDP的5%。對於長期持續遭遇通貨緊縮的日本來說,缺口下降到3%並引發物價上升的狀況真是求之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