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因為部分新疆人的作為,在內地不少人心目當中,新疆人的形象不佳,“新疆人被認為是野蠻的,是不講道理的,是不遵紀守法的。”巨艾提.依明認為,阿里木的故事由媒體大量宣傳以後,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形象和榜樣,尤其是到內地務工人員的學習榜樣,“那些不遵紀守法、亂來的、野蠻的新疆人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是像阿里木一樣的人,這也是一種新疆人的形象塑造。”
在重塑新疆人形象方面,除了推廣阿里木事跡之外,“接回所有新疆籍流浪兒童”也是今年新疆一大舉措。一位新疆官員告訴《小康》記者,他在網上查詢“新疆”,搜索出的結果讓他心情複雜。因為新疆的標簽曾是葡萄幹、羊肉串和小偷。
作家龍應台在散文《金黃》裡說:“新疆人,隱身在廣州那樣的老城區拐彎抹角昏暗的巷弄裡,伺機而出。”——在女作家筆下,“伺機而出”的新疆人,似乎陰森而可怕。
天涯網上一位新疆網友寫給張春賢的一封信裡這樣說:“請把那些淪落到內地靠偷靠搶過日子的孩子都接回來,我們有全國最豐富的資源,有最美麗的風景,有全國對口支援,請讓他們學有上,衣有穿,生活有改善。”
今年4月,自治區黨委宣布接回在內地的新疆籍流浪兒童,“救助保護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專項行動”隨即展開。目前已有545名在全國各地的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被接回。解救的過程困難而漫長,更困難漫長的,還有對已解救孩子的教育和安置。這些被拐被騙,甚至被親生父母賣掉,被打罵被強姦,身心傷痕累累的孩子,要療傷,要學文化技能,要樹立正常健康的人生觀,道路漫長而艱難。
7月18日,張春賢和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看望被解救接回的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時,對這些過往經歷複雜的孩子們說:“你們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是新疆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孩子!”
無論過程如何艱難,這件造福新疆孩子、新疆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事情,贏得了新疆人和全國人民的關注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