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危機即是風險積聚的結果。8月2日,奧巴馬簽署法案上調美國債務上限。到明年年初,美債上限將最低提高2.1萬億美元,最高提高2.4萬億美元;政府開支少至削減2.2萬億美元,多至削減2.5萬億美元。不過,最終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還是下調了美國的信用等級。雖然美債風險並不足以導致一場根本性的債務危機,但對其產生的根源,則開始有更多反思。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就曾表示,債務危機正是“大政府”經濟政策導致的後果。
2008年9月,美國金融危機火勢正烈,布什政府提出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卻被眾議院駁回;同時,美國的160餘名經濟學家聯名反對,認為救市計劃缺乏公平性,為了使短期的崩潰中止,而弱化創新性個人資本市場是非常短視的;而民眾也以抗議的方式回應對美國自由市場“史無前例的干預”。不過,這些都沒有能夠減緩政府向市場出手的速度。很快,新的大規模金融救市方案被通過,總額增至8500億美元,自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政府最大規模的市場干預行動開啟。
奧巴馬上台之後,則表現出更加積極的姿態,第一期為刺激經濟的7870億美元。奧巴馬政府希望通過大規模投資和退稅為美國創造300萬至400萬個就業機會,並通過減稅以及政府支出幫助美國經濟走出衰退。今年5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則宣布,2009年國會通過的經濟刺激計劃預算成本達到8300億美元,超過最初計劃的7870億美元。3年當中,美國實施了總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的兩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但至今仍未徹底擺脫衰退陰影,反而是財政赤字的加劇。根據美國白宮管理和預算局9月1日發布的報告,2011年聯邦財政赤字預計為1.3萬億美元。而在2009年時,這一數字為1.45萬億美元,是2008年的3.1倍。雖然政府承諾未來減赤,但是美國債務總額已經達到了14.34萬億美元,已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
政府支出所占GDP的比重不斷增大,在救市當中,美國的“大政府主義”傾向已日漸明朗。
“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和拯救並沒有完全避免經濟發展和增長中出現的問題,相反有限制的市場經濟偏離了市場經濟的邏輯和運行軌跡,它消磨和扼殺了市場經濟制度所激發的人類經濟行為的那種激情和創造性。”加拿大華人學者鮑盛剛曾撰文稱,美國過度消費導致社會對政府的過度依賴,導致政府福利開支的激增。同時也使政府對市場干預力度的加大,進而扭曲了市場自身的恢復功能。
“這次美債危機就是美國國內政治對政府進行限制的表現,通過約束機制讓政府不能多發債券,逼著政府能省則省,把納稅人的錢用到必要的地方。”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小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