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危機面前的政府邊界 中國模式應成西方借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3 11:47:26  


   
  德國模式的優越性

  曾經創造了高效率的自由市場模式如今卻不得不依靠政府的積極介入挽救於危難,而過去被美“盎格魯-薩克遜資本主義”認為稅收太高、政府管制太嚴、勞動力市場太不靈活的德國模式卻在危機中得以屹立不倒。

  儘管8月16日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德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僅比第一季度增長0.1%,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8月的修正值5.3下滑至5.2。但是德國聯邦經濟部長羅斯勒仍表示,雖然歐洲國家債務危機和國際環境中經濟景氣風險擴大打擊了消費者信心,但總體情況還是好的。德國內部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穩固,就業率不斷提升,私人家庭收入隨之增長。德國經濟目前遭遇阻力,但總體呈向好趨勢。

  自2008年以來,所有的工業化國家都出現了失業率增長,美國一度高達9.8%。唯有德國的失業率出現下降,幾年中從8. 5%降至7%。過去一年多,德國股市的增長率也超過了其他的工業化國家,2010年德國GDP 增長3.6%,創東西德統一以來最高水平。

  “我們的國家有何特別之處?”連德國總理默克爾本人也不禁要問。她認為,正是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制度,使德國能夠在危機中得以保身。

  形成於二戰之後的“德國模式”實行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與有力的國家干預相結合,既要發揮個人自由、創造性和競爭性,同時又特別用高稅收和高福利的社會政策和社會保障調整市場競爭帶來的對公平的扭曲。在這種模式下,國家對資本積累的直接干預程度比較小,但政治體制嚴格地確立了一整套勞工權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組織的勞工擁有了一個頗有影響的市場和直接參與勞資談判的能力。

  而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德國政府對美國的刺激經濟計劃也並不配合。默克爾曾表示,財政刺激很重要,但它們無法取代必要的監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