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媒體觀察:美國在中東的十年得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0 00:22:17  


 
  在反恐戰爭初期,美國執行的是“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

  長久以來,阿富汗作為東亞、中亞、西亞與南亞的“接合部”,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作為歐亞大陸的“腹地”,阿富汗的地緣位置非常重要。“9.11”之後,美國借打擊塔利班政權,試圖楔入這一地區。而伊拉克作為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國家,同時是重要的產油國,其在世界石油格局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占領了阿富汗,就可以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打入一顆釘子,遏阻俄羅斯南下、中國西進的步伐;占領了伊拉克,可以威懾整個中東地區,也向中東地區輸出西式民主。

  現在披露的一些信息表明,在整個2002年,布什考慮的唯一問題就是攻打伊拉克。美國的政策初衷本是盡量減少美國在戰後重建和社會穩定中的義務。但結果正好相反:因為戰後沒有實現基本的社會穩定和政治建設,美國被迫花了大量的資源繼續留駐伊拉克。結果是,伊拉克戰後安全形勢堪憂,在戰後死亡的美軍士兵人數遠遠超過戰爭期間。而且,美國最想削弱的對手——伊朗,反倒利用了戰後伊拉克的政治真空,在伊拉克建立了龐大的勢力。這顯然是美國不願看到的。

  當然,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也起到了對美國來說正面的作用。首先,目前的伊拉克局勢雖遠未平息,但相比幾年前還是大有改進。其次,美國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阿拉伯復興運動,使得叙利亞和利比亞的反美態度大幅轉向。這個作用在今天看來尤為明顯——卸下了“阿拉伯復興”的大旗,喪失了“反抗外來侵略”的外部張力,叙利亞與利比亞政權的內部矛盾開始凸現,並最終在今年爆發。

  視線再轉向阿富汗。美國在阿富汗的關鍵問題在於,較少的投入與過大的目標不成比例。駐阿美軍經常抱怨,兩個戰場的軍力分配不均衡,向伊拉克投入較多,向阿富汗投入相對少。特別是在2007年,布什違背了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既定政策,向伊拉克一下子投入了大量兵力,正如當時美國軍方所說,“在伊拉克行我所願,在阿富汗行我所能”。

  回想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初期的做法,應當承認,美國的戰略是成功的。美國依靠阿富汗當地武裝進行地面作戰,美軍只提供技術和訓練等,從而僅以較小的代價,打贏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驅散了基地組織的中樞。不妨假設,如果美國在阿富汗戰後也採取類似策略,按照阿富汗人的習慣,廣泛依靠部族力量,讓阿富汗人自己決定國家建設;與此同時,謹慎處理與中、俄的大國關係,在得手之後的較短時間內撤出,那麼也許能以較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