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除了對“祖先的家園”依稀尚存的眷戀以外,提起此次來到中國,駱家輝更多的是站在“一個100%的美國人”的立場上。
“我要向中國人民展示美國的價值觀。”駱家輝直言不諱。
提起家人對來中國的態度,駱家輝的表述讓人覺得,與其說回到父輩的家鄉,更像是來到一個毫不相幹的地方:“我的孩子們本來不願意來中國,因為捨不得他們的同學和朋友。來到中國後,也在努力適應北京的交通狀況和空氣質量。但現在他們都在試著探索中國,學習中文。”
“他們可能更願意去夏威夷。”記者在現場聽到身邊的一位觀眾小聲嘟囔。
“自由貿易主義”還是“美國貿易主義”?
表面是一名“自由貿易主義”的堅決支持者,剛卸任美國商務部部長的駱家輝對中美貿易的態度卻令人心頭犯疑。
2009年到2011年駱家輝任美國商務部長期間,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僅2009年一年,美國對華“雙反”調查就多達10次。2009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實行“碳關稅”,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又發起了對中國鋼製輪轂產品的雙反調查。
在回答《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提出的問題“上述行為是否有悖於自由貿易主義的原則”時,駱家輝回答說,在所有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只有3%受到了反傾銷或者是關稅的限制,因此“說明達97%的中國產品能夠自由地進入美國”。
在微博直播中,這一論點迅速遭到網友反駁:駱家輝提到的3%恰恰是一些關鍵的品種,他們限制中國的出口商品其實非常嚴格。
中美輪胎特保案被視作奧巴馬時代的中美貿易摩擦第一案,受到了中美兩國的共同關注,其結果是以美國勝訴、中國敗訴而告終。對於這個連《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都批評為“保護主義”的案件,駱家輝認為是緣於中國“突然大量地增加某些貨物的出口量來充斥美國市場”,並且對美國產業產生了“干擾性的作用”。
對於許多中國商人而言,近些年除了感到向美國出口受到重重阻礙以外,還同時發現,去美國成立公司或者進行投資很難。相對於美國的在華投資額高達600多億美元,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卻只有40多億美元。針對這一點,駱家輝則明確地表示,美國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並強調“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讓更多中國的公司到美國投資,賺取利潤,給中國人民帶來好處。這也是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
“坦率地說,中國有很多領域任何外國國家都不能投資,不管是鐵路還是能源領域,完全關起門。而美國對外國投資者幾乎沒有任何限制,那就是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中國公司、日本公司、俄國公司、德國公司,在美國擁有工廠來製造產品,擁有房地產,甚至於在美國擁有自己的投資銀行。”駱家輝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