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6日,駱家輝出任美國商務部部長後首次訪華,記者第一次見到他,感覺與帶隊的強勢的國務卿希拉里相比,駱家輝更像個“白面書生”。但是,當美國經濟成為“困獸”時,商務部長的角色就顯得無比重要了,需要就當時中美貿易談判的焦點問題亮明態度,代表美國聲音。
果然,駱家輝第一手牌就是“碳關稅”,積極維護美國的利益。記者印象最深的細節就是他和另一位華裔部長朱棣文在發佈會上的互動,朱棣文說:“我認為(華裔)這個身份沒有優勢,因為我們代表的是美國。”駱家輝馬上補充說:“美國的政策不因談判者身份而定。”隨後,朱棣文打趣駱家輝長得帥有助於談判,而後者也恭維跟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打交道同樣對磋商有用。
當時在座的記者們紛紛感受到美國官員的職業和精明,而且出生在美國的駱家輝英文比白人有過之而無不及,遣詞造句極端講究,回答問題滴水不漏,當時有記者開玩笑說:“不愧是給奧巴馬打前站的,邏輯思維及價值觀和奧巴馬是同一體系。”
的確,就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是百分百的美國人。”
接下來駱家輝的兩次訪華,儘管這位美國部長不斷強調“中國根”、“台山情(駱家輝祖籍廣東台山)”,並與中國高層互動密切,但隨著美國商務部頻頻提起反傾銷調查,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第二次駱家輝人還沒到,對中國鋼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的消息卻已炒得沸沸揚揚;第三次,他一邊讚譽“沒有比中國更好的市場了”,一邊對中國石油管材發起了新一輪的圍追堵截。正如他的老朋友兼談判老對手周文重評價的那樣:“駱家輝非常善於維護美國利益。”
駱家輝將其在華的大使之旅稱為“我們家庭正在開始的一次冒險和挑戰”。
正如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稱,駱家輝在中國展示的是一種“謙卑的軟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