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份報告中,他們會給定一些指標,對各類公益組織的財務狀況、運作透明度加以反映。今年,因為郭美美等事件引起的輿論風暴,他們推遲了年度透明報告的發布時間。
中民現在已將監測分領域、分行業、分門類地加以擴及。去年10月他們發布了涵蓋中國2000多所高校的中國高校捐贈報告。今年他們又發布了歷時4年開發出來的“中國城市公益慈善評價指數”,接下來還會發布中國艾滋病領域的慈善報告和美國在華NGO狀況報告。
第三方機制所以能產生行業調節效用,這取決於第三方評價機構與生俱來的高度獨立性。在這方面,中民不是沒有欠缺,他們的理事會本身即由若干官員組成,與政府的關聯過於密切,對其成為完全意義上的第三方是一塊短板。
而那與其同儕的一年前由國內35家公益基金會仿效美國經驗聯合發起的基金會中心,雖然也希望通過基金會行業的信息披露,促進行業自律機制和公信力提升。然而這個機構既不被一些業內組織買賬,又被相關官員指責撈錢,也面臨羈絆。
由於中民和基金會中心所做的工作既有側重,又顯得有限,加之市場剛剛起步,後續力量匱乏,因而中國目前還缺少對於所有慈善組織進行全面且綜合的評價與監測的第三方機制。鑒於中國的實際,使之實現的主要動力依然存在於監管層面。政府對此抱有興趣。
“如果沒有行政命令強有力地推動,這個事業永遠上不去。我想過,比如下一步對公益慈善組織也要有評價指數,就主要的幾個方面評級,對公益組織的信用進行評估,也要啟動,都會實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