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政界人士尤其是民主黨的政治家們,日本的財界人士更加面對現實一些。企業的收益對於他們來說比任何抽象的教條都重要,因此他們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接受了中國在經濟上崛起的現實。
只要觀察一下日本社會最基本的現實情況,就知道日本的選擇面其實很窄。一般來說,一個社會如果65歲以上的人口占了7%就是“老齡化社會”了,而超過14%的話就直接是“老齡社會”了,而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字表明,在2008年日本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就已經達到了22.1%,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超級老齡社會”了。
這樣,日本所擁有的就是不足的勞動力和持續萎縮的國內市場,日本人除了目光向外,爭取國際市場之外沒有出路,也就是說日本必須依靠中國,依靠中國的勞動力和市場。反過來說,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其實還處於一個比較粗放的階段,到現在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中心所依靠的依然是勞動力的廉價。如果大多數生產者無法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成果的話,這個經濟成長就會變得失去動力,所以中國的選擇也是給定的:盡早實現產業升級,跳出簡單出賣廉價勞動力的框子,否則勞動力價格的上升,能源價格的上升,原材料價格的上升等都是中國經濟的陷阱,而能夠為中國提供解決之道的,環顧四周也只有日本最適合。
所以,中日關係應該成為一種成熟的關係,不是以好壞來定義,以歷史來臧否,而是以是否實現對等的理解和戰略互需來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