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中青在線消息,利比亞戰事進入尾聲﹐在粉碎親卡紮菲勢力抵抗的同時﹐如何防範危險武器的擴散﹐成為利執政當局面臨的難題。近日﹐國外媒體引用利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目前仍有約5000枚便攜式地對空導彈下落不明﹐部分可能已落入極端分子和恐怖組織之手。對於這些導彈的性能特點及其潛在威脅﹐且看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如何分析:
其一﹕利比亞的軍火庫存可觀
早在利比亞戰事爆發之初﹐有關便攜式導彈失控的危險﹐就被防務觀察家們多次提及。眾所周知﹐卡紮菲曾與蘇聯關係親密﹐自上世紀80年代批量進口這種單兵防空武器﹐大多為薩姆-7型﹐也有少數更先進的薩姆-24。按照利“全國過渡委員會”官員說法﹐這些導彈的總數超過兩萬枚﹐即便其中3/4現已報廢﹐剩餘的部分仍亟待回收並統一銷毀。
其二﹕此類武器的國際需求不小
便攜式防空導彈一人即可操作﹐能對方圓5公里內﹑飛行高度4000米以下的亞音速飛機實施打擊﹐因其高性價比而成為軍火黑市上的搶手貨。上世紀80年代以後﹐美蘇兩國都將此類武器用於出口﹐從第三世界的正規軍﹐到阿富汗的“聖戰者”﹐甚至非洲小國的游擊隊﹐均是其忠實用戶。由於缺乏相應的軍控條約限制﹐掌握這些導彈的流向十分不易。
其三﹕各國並非沒有防範手段
幸運的是﹐由於便攜式導彈多為上世紀70年代的產物﹐憑藉目前的技術水平完全能研發出防禦措施。除了傳統的假目標誘餌之外﹐歐美軍工企業還推出了一種主動對抗設備﹐原理是利用激光束干擾來襲導彈的制導系統﹐令其成為“無頭蒼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