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布“三公”經費遲緩 不願公開原因有三
5月,成都市21個部門在網上“曬賬本”,公布了2011年預算情況。7月,廣州市公布了2010年“三公”經費內容。而其他省市的城市或區縣的“三公”經費內容還在“待產”中。
有專家表示,目前“三公”經費在基層體現更為明顯,基層政府的“三公”經費可能會更高。
為何基層政府對公布“三公”經費沒有太大進展?許光建告訴記者說,“原因可能有三,首先,區縣政府尤其是主要領導不重視這項工作,沒有意識到這是改善和提升政府形象,改善和密切政府和市民關係的重要措施;二是因為沒有經驗,上級部門給予的指導不夠具體,不知道如何公開,可能採取了等一等、看一看的消極態度,不願成為第一個,免得被人們挑刺找毛病;第三,因為“三公”消費規模過大,缺乏直面社會、直面市民和直面上級政府的誠意和勇氣。”
“在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下,地方政府的公車使用和公務招待費用可能要高一些,在‘三公’經費公開上出現了為難情緒。”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理論教研室主任李拓說,“無論數字高低與否,只有將其及時準確公布,才能減少老百姓的猜測和質疑,才會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有序和和諧發展。
“地方政府推進‘三公’經費公開,可能會遇到一些阻力、抵觸。在地方,公車費用和公務招待費是開支‘大頭’,這一定程度影響了地方政府的公開意願。要突破這個難點,當前要靠上級推動、社會關注,也要靠各級領導的決心和責任心。”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邱霈恩說。
地方公開“三公”經費已“破冰” 趨勢不可逆轉
“三公”經費,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一向屬於政府的“黑匣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採取“陽光”的方式公開,不僅僅兌現了中央政府對人民群眾作出的“讓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的承諾,同時也讓人民群眾做了真正的“知情人”和“監督人”,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政府部門的公信度。
“從之前曝光的多起‘天價餐費’事件看,地方政府和部門涉及的較多。通過推進‘三公’經費公開,一方面起到滿足公眾知情權、監督權的要求,另一方面對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亂花錢’起到遏製作用,發現漏洞,擠掉‘三公’消費中的水分,以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效能。”邱霈恩說。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理論教研室主任李拓教授表示,“三公”經費長期被社會高度關注,將其公開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更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