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溫州企業倒閉風波愈演愈烈,美國和歐洲利空消息不斷,隨著經濟困局的延續和深入,珠三角經濟狀況有沒有發生改變?企業、市民和政府,各自有著怎樣的冷暖體驗?南都記者深入珠三角的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門6個城市進行調查,感知冷暖,揭開謎團。
幾個月來,珠三角企業正在苦難中越陷越深。經濟宏觀面相對穩定的同時,微觀面卻不容樂觀。企業倒閉現象在珠三角各市蔓延,稱之為“倒閉潮”過於誇張,但企業經營困難加大是真切存在的。各種壓力疊加,不少企業家感嘆職業生涯中前所未見。
這一輪危機中,中小型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首當其衝,但高新科技企業也無法置身事外。產業鏈上下游關係漸趨緊張,珠三角營商環境將承受考驗。
倒閉停產“接力”
從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政府領到工資和遣散費後,黃玫元一個多月再也沒有去過熟悉的東方塑料製品廠。好幾家塑料企業讓他去“幫忙”,都被拒絕了。“畢竟跟了20年,一下子倒閉了,我需要時間慢慢平靜下來。”
東方塑料廠1989年成立。第二年,黃玫元就成為跟隨老板孔泳其的一批“元老”。“剛開始打市場很艱難,從6台注塑機器發展到現在的115台,真的不容易。”黃玫元說,老板待人不錯,總是面帶笑容,還曾是南海區人大代表。
就在東方塑料廠慶祝完22周年生日不久,孔泳其出走新西蘭,丟下年邁的老母親和1100多名工人。8月19日下午,轟隆運轉的上百台注塑機突然停了下來,法院的封條、閃爍的警燈,讓員工們如夢初醒。一些跟隨老板10多年的女員工失聲痛哭,她們根本不相信東方塑料廠就這樣猝死。黃玫元也是一夜難眠。
8月20日,工人們湧上金沙大橋,導致大橋堵塞長達一小時,直至當地政府答應發放工資。8月25日,1100多名工人拿到了七八月份的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共1400多萬元。
作為一家去年產值達3.8億元的本地老牌企業,東方塑料廠的猝死就像投下一枚炸彈,震驚了整個佛山。企業界猜測紛紛:“不知有多少企業會成為下一個東方。”
在此之前,珠三角最早感知到經濟轉冷的,是向來對外界環境高度敏感的東莞。今年6月、7月,東莞連續倒閉了定佳針織服裝、素藝玩具兩家公司。兩家均擁有2000多名員工,在業界都有較長的歷史和較高的地位。
隨後,7月26日,中山擁有1300多名員工的中合鞋廠宣告停產,並遣散全部員工。中合鞋廠品管部鮮主任說,工廠開辦20多年來一帆風順,工資都準時發放,從不拖欠。但今年以來,工廠開始變得不穩定。“一些外國訂單少了,工廠依靠去年下半年的一些訂單來維持運作。進入5月份,原本的訂單做完了,再也沒有新的訂單接上,工廠瞬間停產。”這也是今年以來,中山第一件因企業停產引發的公共事件。
4個月前,當“倒閉潮”傳言從溫州入侵珠三角之時,南方都市報曾對珠三角地區企業做過一次調查。其時雖然企業叫苦聲已然強烈,但中等以上規模企業的倒閉和停產,在珠三角還是孤立的個案。如今,這種規模偏大、歷史相對久遠的企業的倒閉和停產,在珠三角各市漸成“接力”之勢。
中等以上規模企業的倒閉和停產,僅是企業生存狀況的一種極端反應。多少小型、微型企業靜悄悄地關停,多少企業在煎熬、消磨、抗爭,多少企業家的信心在喪失,冰山下的種種懸疑,都難以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